2015年1月26日 星期一

81.










這是一個一堆人不停做著比薩的城市。


一堆黃皮膚青春痘的人,去義大利去澳洲去紐約去英國倫敦去北歐丹麥甚至去菲律賓,學著比薩,然後回來這個下著雨聽著公車轟轟叫的城市的每個角落廚房,做著一個又一個扁得圓的厚的男性的女性的橢圓的有性暗示的有故意放毛髮進去的大大小小比薩。


然後不免俗的還要做一點貝果。厲害的還有酸麵包。更好的還有可頌。


然後我看著她咬下了一根陽具形狀的可頌。搭著豆漿奶泡拿鐵。我們剛認識。十五分鐘前。在另一間比薩店。她說她很餓。我沒有食慾但我想知道性慾的開始與結束。然後我們在這裡。城裡挑高最高的coffee bar。座落在城裡最高的建物的像個飯店lobby的大廳。


我們點的滿滿是肉的比薩像一只美國隊長的盾牌好好地被放在了我們兩中間的小桌子上。我看著她倚在桌沿的白色毛線衫裡的胸部。我想起以前常愛去的連鎖咖啡館總愛在服務櫃台上擺著的兩只大罐子裝著純白細砂糖與濃濃的高脂牛奶。我看著她的嘴唇沾著一點油脂想像她的乳頭應該是淺淺的粉紅色而且應該像是一只比嘴唇還面積還要大一點的奶嘴形狀。


她說她從昨晚到現在都還沒有睡但因為想起了第凡內早餐所以想到了要吃個什麼但是去了熟悉的比薩店才發現那裡沒有可頌於是一時也不知道該怎麼辦。然後遇見了我。隨口問我哪裡有好吃的可頌。她的黑短褲下面的腿其實是比她要問我的問題先找到我的。在出門前,我沒有想過這些。我,只是想找一些性慾的符號在這百無聊賴的早晨而隨機地想吃塊比薩與喝杯咖啡加紅茶。


她不是瘦的女生。想像她在床上被撞擊的樣子你只會想到一塊肉被甩在鉆板上所發出的那些聲響。想像抓住她的手臂。想像你的手指緊握著一條小里肌。手指陷進肉裡。想像牆壁前有條被倒吊著的白花花的活體豬,被你用手掌拍打著推擠著然後牆壁上留下了肉體的溫度。想像她嘴巴裡會流出的溼滑液體以及沾滿各種形狀符號的床單。


她的腿有肌肉。既使她不是瘦的女生但你能感覺一種異常的結實。於是我們在步行到這裡的路程上都在聊著慢跑。從跑那一區有什麼風景穿什麼鞋子有什麼感覺到夏天怎麼穿衣服冬天怎麼曬太陽甚至是跑完15公里之後在哪個運動中心的烤箱與冷水池可以怎麼找到舒緩肌肉的方法。然後我們發現彼此住的地方相隔不遠但因為我是跑中午而她是跑傍晚所以奇妙地跑了這樣多年我們都沒有看過對方。


咬下一口滿滿是肉的比薩她說她從昨晚慢跑完之後去參加了一場派對然後一路玩到天亮都沒有吃東西。期間有睡著過但是是真的已經餓到一個快發瘋了在遇到我的那個當下。我聽著聽著想像她去了一場有酒有藥有性愛的高級飯店的派對畢竟我們相遇的那比薩店是性慾區裡頭最多派對人結束後愛去的地方。然後我看著她脖子上有個似乎是被吸吮過才產生的小紅斑點。她看著我在看著她。她說她想去廁所。尿急。


我看著她的背影想著她會做的各種事情。我想像她不會再回來了。我看著她愈來愈遠。她結實的渾圓的在黑色短下的臀部。像個黑點。愈來愈小。愈來愈小。穿過大廳直到對角的角落然後消失。我發現我下半身硬著的感覺讓我像個中年男子那樣的感到羞恥。我看著她擦過嘴巴的紙巾然後我把紙巾打開湊近裡頭試著聞到一些味道。

不意外的。那裡頭,都是滿滿的肉滿滿的油脂滿滿的唾液的味道與想像。
我吃了一口我盤子裡的比薩。我看著牆上的大鐘。我等著她回來。


大落地窗灑進了冬天難得的大太陽,我眯起了眼。我喜歡這些。
既使都只是想像。既使不會再有什麼繼續下去的東西。


















2015年1月24日 星期六

地中海風味蕃茄蛤蠣湯







(原文刊載於《女女女》雜誌NO.555)





    材料:


蛤蠣大蒜,洋蔥,紅蔥頭,牛番茄綠番茄

蘿勒月桂葉,橄欖油

海鹽與胡椒

味道不差的白酒


---------------------------------------------



這是一個很容易煮出好味道的湯。


對於手上錢永遠不多的餐飲科系學生來說,當時我的烹飪聚會,大概就是找一些可以買到的簡單食材,約個三兩好友,站在家中小廚房試著就看過的喜愛的義大利食譜盡可能地如法炮製。那是一個還迷戀著傑米的電視節目的青春時代。喜歡隨性,也喜歡多方嘗試。但對於一些既簡單又真實的不得了的滋味,是一旦試過之後就很難忘記的。


我記得當時我很常做這道湯。當做聚會的開場白很棒。


蛤蠣、蒜頭、洋蔥,帶點酸味的番茄,用橄欖油、海鹽與些許黑胡椒微微翻炒 ,直到香氣飄起,加入白酒,一起慢火烹煮至蛤蠣開殻。然後加入足量能夠蓋過食材的水,擺入月桂葉,慢火小滾煮1520分鐘就可以熄火。連湯帶料盛入碗中,撒上一把切碎的蘿勒,淋一匙橄欖油,刨點黑胡椒,只要蛤蠣的鮮度夠,光是喝一口湯,配上幾塊烤脆的橄欖麵包,就足以讓我們這些窮學生滿足到以為自己去了義大利的某個地方。


許多年後回想起來,那種被稱作心中最美好的滋味,或許就是在那樣資源匱乏的年紀,才有辦法產生最深的記憶吧。













2015年1月23日 星期五

給每個獨自開瓶的時刻,一本永遠可以伴著酒的書- 《我的葡萄酒生活提案LE VIN C’EST PAS SORCIER》








(原文刊載於《淤青》雜誌NO.663)





有時候我還是會獨自開一瓶葡萄酒來喝。在下班的午夜,在難得假日的晚餐前,在心情很好需要來點酒精慶祝些什麼的時候。我喜歡一個人喝葡萄酒的氣氛。既使所有的葡萄酒書以及酒界大師都說一個人開酒來喝只會讓寂寞更寂寞,讓無趣更無趣。


我喜歡聞著喝不完的葡萄酒待在杯子裡過度氧化之後的氣味。那是一種特別的氣息。有時會帶著一點麵包味。有時會讓我想起在高級餐館當服務生的時候。有時候酒發酸的味道更會讓我想起年輕時幾個酒醉後醒來的種種不堪。我也常會想起在餐飲學校上著葡萄酒課的記憶。好像還不是很懂葡萄酒的時候。然後我們一堆對什麼都還不是會害怕的學生,在草皮野餐,喝著廉價但是讓人心滿意足的香甜白酒。


自有喝酒記憶開始,一邊喝酒一邊閱讀談論酒的書籍,就是一件非常令人開心與享受的事情。最近我在《我的葡萄酒生活提案LE VIN C’EST PAS SORCIER》這本書裡頭,找到了很多過去急著學習葡萄的記憶。裡頭幽默的文字與逗趣的插畫,讓每一口喝下去的葡萄酒都顯得輕盈可愛。許多急切地想知道更多的心情,都湧上心頭。如果在喝酒之間會找到對於酒的真愛,那麼伴以一本這樣的書,一點心頭好的音樂與恰到好處的食物,我想再寂寞的人應該都會非常沈溺其中。尤其是當一個人對於葡萄酒抱持著無限大的好奇心的時候。


作者Ophelie Neiman是法國品酒界新星,也是最受法國年輕人歡迎的葡萄酒作家,她的文字讓嗜飲葡萄酒超過十年的我有種相見恨晚的感慨。雖馬上與她的書成了忘年之交,但如果在年輕時便能以這書做為我們接觸葡萄酒的教材,那麼我們或許早已省去很多不需要試驗的崎嶇路。


譜下這篇文字的當下,我仍是一個人旋轉著我的波爾多杯,獨自喝著隨意從酒櫃裡抽選的紅酒白酒香檳氣泡酒。如果說一瓶酒的樂趣是需要分享才得以成立,那麼敲擊螢幕裡的文字便是我此時最大的樂趣。你一點也不會感覺到寂寞。因為酒杯裡頭的那些,永遠是獨處時的好朋友。


然而這一切,都是從那些對於聞到的喝到的符號都還很模糊的時候開始的。然後我我拉開一瓶又一瓶的酒塞子,敲了一次又一次的杯子,然後在經歷了一次又一次喝醉的夜晚之後。我藉著文字,感受,藉著語言以及真摯的喜愛,我想我是慢慢開始懂得法國人說的那些:



懂得愛的人才懂喝酒,懂喝酒的人才懂得愛。








以看代吃,未喝先醉,一本無關味道的當代餐飲紀事 《Knife and Fork: Visual Identities for Restaurants, Food and Beverages》






(原文刊載於《ppaper》雜誌NO.150)




世界上的餐飲產業正在經歷一場非比尋常的改變風潮。不僅是資訊的快速傳遞之間所造成的集體焦慮,網絡世代下的思考模式也徹底扭轉了許多餐飲世界原本的規則與操作方法。尤其在思考視覺與生意的聯結。這已經不是510年前的那樣,只有食品產業才重視外觀設計與創意的程度了。餐飲產業的『設計』,已經成了一種由內而外,由原料到藝術表達的共識與學問。從最核心的一位廚師或調酒師用手做出來的東西,到一個餐飲實體空間的操盤手所規劃的大大小小與人接觸的各種細節,到最後整體的外在視覺包裝,盛裝食物酒精的容器製作,每一個環節層層交疊,製造出可能是人類史上關於餐飲設計最密集的一次大迸發。


每個人,每道菜,每件事,甚至每張桌子每個杯子都需要談規格與尺寸與風格。每個咖啡館,酒吧,餐館,每個風土與風味。開始有個目的是要讓人不只是品嘗還要可以看可以欣賞可以拿手機拍照上傳到全世界各地方的吃客螢幕裡然後引起一股興趣與討論浪潮。所有原本和餐飲並無直接相關的元素也被這樣的創意碰撞導入了餐飲從業人員都必須瞭解的程度。這是一個雜學與創意成正比的新餐飲世界,與素描或色鉛筆畫圖就很厲害的那種黃金年代相比,現在需要花在搜尋資料以及用螢幕做功課的時間,可要比前人多上許多。


KNIFE AND FORK》是一本近年少見的談論餐飲視覺定義的精裝圖文書。只要你關心過上述的世界趨勢,這本書絕對讓你上癮。所有最新的城市最有格調的餐館最知名最有趣的餐飲空間裡的視覺設計,幾乎一網打進。設計能改變一門生意的觀點,也在這數不盡的餐館飯店酒吧裡,展現了一股強勁的證明力量。僅僅只是一張菜單與標示玻璃櫥櫃裡頭食物價錢的小紙卡,延伸到一紙牆上的3D貼紙與包裝肉品的真空塑膠袋,所謂創意是整個空間的視覺呈現,讓你光是用看的都想走進去。而故事永遠是這些創意最好的背書,讓你付錢,吞進肚子,當代式的消費。


但弔詭的地方是,看了這書的人會不會開始覺得,要幫餐飲做設計,可能也要先學會一些五金製作老式插畫與活字印刷的復古技術?